sunnanp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nanping

博文

《陵墓建筑》读后杂谈

已有 1771 次阅读 2024-8-15 10:47 |个人分类:随感随议|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历史上的伟大建筑始于陵寝

按时间先后列出尚存的历史上的伟大建筑:

古埃及时金字塔陵寝建筑

△前8000年,巴特农神庙、卡尔纳克神庙、万神庙等神庙建筑;长城、秦始皇陵等

△大约在中世纪的欧洲科隆大教堂、米兰大教堂等教堂建筑

△中世纪以来,紫禁城、凡尔赛宫、卢浮宫等宫殿建筑

△近现代,以帝国大厦等为代表商业建筑

如果编写一本《人类伟大建筑史》,一定是从陵寝建筑开始。

古埃及文明独特的宗教信仰、丧葬观念、工程技术以及王权象征等诸多层面的深刻内涵决定了古埃及时代统治者们要建造工程量巨大、技术极复杂的金字塔。由于那个时代的劳动生产力水平所限,需倾全国之财、之,以及漫长的工期才能建造金字塔这样的“国家工程”。

古埃及时代之后,各国都没再出现过金字塔级别的陵寝建筑,这不可能是技术和财力方面的原因,只能是统治者价值取向随时代发展有了某些改变。

(秦始皇陵还在地下,未知其详) 

    二.陵寝建筑耗费巨大

传统文化自古就祖先崇拜,敬祖必重丧葬。古人又相信有阴间,人死了转去阴间继续生活,因此“视死如生,事亡如存”,为保证在阴间生活的质量,必须厚葬

历来帝王都是顶级厚葬践行者。厚葬内容,修建规模宏大且考究的陵寝以及备厚重且丰富的陪葬物品

帝王建造陵寝要花费多少钱财?都说颇巨,没有具体的账目

秦始皇陵从秦始皇即位时开建,一直到其驾崩都没有完成,直到秦二世胡亥继位后一年才修好,历时39年。修陵征集72万人力,最多的时候修陵人数达到80多万,具体耗费多少无从计算。因为修建皇陵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多,后世人们常说因为修建皇陵促使秦朝的灭亡。

《晋书》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供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一个国家三分之一的赋税,用来给皇帝建造陵寝,着实令人咋舌。

找到这样一些数据,万历皇帝修建定陵花了300万两白银(当时明朝年总收入大约2000万两白银);道光皇帝修建慕陵花了440万两白银;慈禧、慈安的陵寝,第一次都花了280多万两白银慈禧的陵寝反复拆建多次)。

建造帝王的陵寝花费巨大。

三.陵墓建筑是历史信息库

从现代科学、资源、环境角度看,应该否定建造奢侈的墓建筑。然而,古代的墓建筑无意中成为了历史信息库,留给了现代人许多研究古代社会发展的实物证据。例如,古埃及墓提供了古埃及历史的许多细节、古埃及文字等,奠定了埃及文明古国的地位。

中国古代帝王同样讲究墓建筑。墓建筑虽然耗费巨大,却又是最好的古文物资料保存仓库。从墓建筑中出土的许多珍贵文物甚至可以改写古代历史。例如,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及甲骨文文献,把我国文字与信史向前退了约1000年。再如以下来自陵墓的文物均极有史料价值:

秦始皇铜车马、兵马俑

河南安阳殷商墓后母戊方鼎等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青铜神树等夏代晚期青铜器、金器、玉器 

马王堆汉墓马王堆帛书、地形图、襌衣等

△最早的砖石结构建筑

最早的拱券结构建筑;

最早的大型空心砖、榫卯砖等。

…………

.帝王的寿命与陵寝耗费

不知道建造帝王陵寝宫殿哪个花费多,但是一座宫殿往往可以使用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少则几、多可达几十皇帝,一直沿用一座宫殿。而陵寝则每皇帝一座。一个朝代可能建造几十座陵寝建造陵寝耗费巨大。

陵寝建造费用年平均分摊是个分数:陵寝建造费用是分子,皇帝寿命是分母。皇帝寿命越长,年平均分摊的陵寝建造费用越少,国家经济负担越小

从这点上看,皇帝寿命越长,国民经济负担越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00375-1446617.html

上一篇:宋代与土木有关的几件杂事
下一篇:“瓦当”名称由来
收藏 IP: 119.130.152.*| 热度|

16 杨卫东 刘进平 朱晓刚 王从彦 杨正瓴 尤明庆 宁利中 高宏 张晓良 钟炳 崔锦华 王涛 郑永军 徐明昆 刘秀梅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IP: 36.98.46.*   回复 | 赞 +1 [1]刘炜   2024-8-15 23:19
可能不应该从陵墓开始。而应该从高台建筑开始,乌鲁克古城高台甚至更早的高台神庙开始。
回复  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建筑,估计因为没有大致完整的实物保存下来,因而无法评价吧。
2024-8-16 10:4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那也就之内随便写去吧
2024-8-16 13:242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