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获批的3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一流大学建设单位获批数(88个)、一流学科建设单位获批数(69个),而非一流大学建设单位总共获批181个。
最近,朋友圈经常被高校高薪招聘博士后刷屏。很多高校开出的博士后待遇已超过在编的普通正教授,甚至已接近国家优青。最近2年,博士后待遇如此之高反映了我国科研何种新态势呢?
一些单位对申请调动的人员各种卡壳,甚至粗暴不理睬你的调动申请,而其工作单位却无法给其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科研平台。这些被卡壳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的管理造成不稳定因素。
很多学生把“问问题”这件事情看得太严重了,所以不敢问问题,怕问得不好让人笑话;另一个极端是把这件事看得太轻飘飘了,觉得没有什么可问的。
某些2本高校,为了升大、申博,把高级职称大量放水出去。如果不是国家规定了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如达到一定的比例,估计他们都不会招博士。
鲁字的实际意思就只剩下“愚拙,蠢笨”了。用得着的词语也就鲁莽、粗鲁、鲁钝等少数几个。人们不免要问:为什么由周公创立的鲁国会取这样一个并不令人喜欢的名称呢?
这些文字希望对尚在本科阶段的物理专业学生有所帮助。当然,这并不表示物理学可以完全简化为这些文字。当我们面对具体物理问题时,仍要将自己沉浸到具体的学科知识和分析方法当中。
这次课程我们讲解简单的双曲几何知识,特别是如何将一个带有锥奇异点的平直度量变换成完备双曲度量带有尖点,和Decorated双曲度量。然后,我们用双曲几何来解释离散熵能量。
学生对于导师可能是若干分母之一,有几个分子达到预期,导师可能就满足了(不满足其实也是无可奈何)。学生是自己的百分之百,所以要自己对自己负责……薛良交
如果阅读文献时本科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存在困难,可以暂时停一停,分析一下产生困难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补充自己的不足。不要急于求成,盲目的、不按照科学方法论的阅读是没有效果的。
一个是有钱但强势的爸,没有爱与陪伴,但有资源和背景。一个是没钱但温润的妈,没圈子没捷径,但有一路相濡以沫的陪伴与成长。你会要哪个?……张忆文
除了我们看得见的这个物理世界之外,还存在着我们看不见的隐藏着的世界,要想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更大突破,就不能只是研究这个看得见的世界,而是还要积极探索那隐藏着的世界……科学出版社
呕吐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有毒食物在被吸收前及时从胃中清空。但是自然界中并不是所有动物都具有呕吐的技能,不会呕吐的它们为了“吐”出不小心摄入的毒素,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在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边缘电流的基础上,如果将石墨烯一类的二维材料扩大到3维,便发展起来“拓扑绝缘体”的概念。拓扑绝缘体最直观的性质就是其内部为绝缘体,而表面却能导电。
要说学术会议上最好玩的环节,莫过于提问环节。或机锋相对,或明刀暗枪,或对答如流,或磕磕巴巴,各种状态应有尽有。一旦到了提问环节,沉闷的会场里顿时会充满快活的空气。
在今年物理、化学和生医三大诺奖的9位获得者中有8位科学家的科研表现都非常亮眼,总被引都在万级以上,格雷格·塞门扎和约翰·古迪纳夫甚至有接近10万的被引量。
在莫斯科时被说服的霍金因此还是给这个新理论挑出一根大刺:如果宇宙只是在一个单一的泡泡中,那么暴胀后的整个宇宙会处于理想的热平衡,没有任何能量、质量分布差异。
第一次见到张先生,他身材高大健硕,言谈坦诚有度。言谈间我向他讨教关于微分博弈的几个问题,张先生立即讨来纸笔,一边写写画画,一边详加解析。回去以后,就寄来一本《微分对策》。
之前自己所了解的一点点情报都告诉自己:只要发表了三篇符合要求的小论文,最后“拼”在一起就足够了!直接导致自己内心不可控制地飘起来,最终因为论文质量太差而与此次预答辩失之交臂。
如果规定学生在考研同时不准联系工作或出国,这样的规定是否太霸道?既然没有这样的规定,既然我们的原则是考生与学校的“双向选择”,那么学生当然有权选择他所愿意的选项。
在社会总资源确定的情况下,合理利用资源,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发挥管理者的智慧,解决当前高校存在的一些共性遗留问题,这样才是真正落实为人民服务。
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期刊学术编辑比较少的情况下显得编辑比较重要,期刊编辑太多,有些学术编辑每年处理的稿件不到10篇甚至0,这样的编辑角色不要也罢。
我在以前文章中曾提到,稿件被期刊拒稿后,有的作者为了赶时间忽视审稿意见,只字未改,就匆忙投向另一个期刊,如果再被拒,还是只字不改,又投向另一个期刊。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
这个文章作者是博主的学生。“回首过去,没有什么是容易的,但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无论是保研、考研还是找工作,都希望各位目标明确,“从一而终”。”
日本学术界更注重的却是如何将消极因素将至最低。我在一度留学的北海道大学亲眼见到一些教授,副教授的招聘广告,虽然也提及年龄,却是年龄下限,如副教授的申请者必须35岁以上。
物理实为悟理。诺奖关注的是发现和实现,诺奖关注的是感知和认知,诺奖关注的是机理和真理,诺奖关注的是自然和本原。我们关注眼前事情,还要把视野放得更远。一直向前,行到遥远,追梦。
这就是一个二本生跨专业考研的经历,没有惊涛骇浪,有的只是平凡与坚持,努力与付出。这世上,从来没有一气呵成的得意,每一个点滴成就的背后,都是无数个披星戴月的埋首伏案。
现年71岁的吉野彰毕业于京都大学工学部,是日本第27名获得者是化学奖的第8人……刘庆宽 【相关】最高龄诺奖获得者和他的洒脱导师给我们的启示 陈德旺
研究生和本科生阶段是有本质区别的。但对于多数本科生来说,会有定式思维,以为按本科生的学习模式就能顺利完成研究生的学业。其实这里存在一个学习方式的误区,即基础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