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微快报》Nano-Micro Letter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nomicrolett

清华李远等:自组装蛋白单分子层表面的二维类冰片状结构 2025-04-27
研究背景 蛋白质表面的水合层在多种生物体系中对蛋白质的稳定性、动力学特性和功能性起着关键作用,比如防止蛋白质塌缩、参与蛋白质与配体的特异性识别 ...
(241)次阅读|(0)个评论
韩国庆北国立大学Sang‑Il Choi等:快速排气的亲水TiO₂电极,实现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槽的长期稳定 2025-04-26
研究背景 电解水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绿氢的关键途径。传统的水电解槽如碱性水电解槽、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电流密度低、电解质浓度高 ...
(2541)次阅读|(0)个评论
英国伯明翰大学Shangfeng Du等综述: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最新进展—从纳米到米级尺度的挑战 2025-04-25
研究背景 尽管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DMFC) 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许多挑战仍未得到解决,尤其是催化剂中毒和燃料交叉。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替 ...
(4001)次阅读|(0)个评论
韩国延世大学Cheolmin Park等:可重写三模式发光显示器 2025-04-24
研究背景 荧光(FL)或室温磷光(RTP)光致发光材料在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它们在光学传感器、生物标志物、加密技术和防伪技术等方面有着 ...
(3584)次阅读|(0)个评论
韩国科研院Jinwoo Lee等:为高性能纤维状储能器件设计氧化还原聚合物电解质 2025-04-23
研究背景 近年来,柔性电子市场快速发展,纤维状储能器件(FSESDs)凭借优异的柔韧性和纺织兼容性成为可穿戴电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满足穿戴设备抗形变需 ...
(4211)次阅读|(0)个评论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毕迎普等:高活性BiVO₄光阳极耦合高选择性Co-N₅阴极实现高效CO₂还原 2025-04-22
研究背景 人工固碳是现代化学领域在可持续能源和有效减排二氧化碳方面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将太阳能驱动的光阳极与暗阴极耦合是一种具有 ...
(5447)次阅读|(0)个评论
仿生离子传感器综述:将自然机制转化为传感技术 2025-04-21
研究背景 人类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感知外界环境与世界互动,这些感官通过器官中的受体来感知和转换来自环境的外部刺激。各种类型的外部刺激 ...
(6105)次阅读|(0)个评论
武大侯佑民、陈重学&华科王康丽等:吸附调控界面稳定性实现高度稳定且安全的 4.6 V 钴酸锂正极 2025-04-20
研究背景 将截止电压提高到4.6 V可以有效提高LiCoO₂ (LCO)阴极的可逆容量,但是提高截止电压也会带来一系列新的衍生问题,现有的常规碳酸酯类电 ...
(5091)次阅读|(0)个评论
唐本忠院士团队:生物酶处理超级木材集成AIE非织造布用于高效蒸发高浓度氨氮废水 2025-04-19
研究背景 氨氮废水(ANW)的处理因生态问题而受到广泛关注,甚至生物也受到过量排放ANW的日益威胁。传统的ANW处理方法经常遇到复杂的工艺、高昂的成本和 ...
(5629)次阅读|(0)个评论
深圳大学胡江涛等综述:钠离子电池中气体产生的机理和缓解策略 2025-04-18
研究背景 随着向可再生能源的过渡,SIB 作为锂离子电池(LIB)的经济高效替代品,在大规模储能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综述探讨了 SIB 中产生气体的机制 ...
(6408)次阅读|(0)个评论

查看更多

About NML

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 Springer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高水平文章(research article, review,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highlight, etc),包括微纳米材料与结构的合成表征与性能及其在能源、催化、环境、传感、电磁波吸收与屏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已被SCI、EI、PubMed、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22JCR影响因子为26.6,学科排名Q1区前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1区TOP期刊。2021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多次荣获 “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上海市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欢迎关注和投稿。


上海交通大学《纳微快报(英文)》编辑部
Web: https://springer.com/40820
E-mail:editor@nmlett.org
NML期刊媒体




  • 数理科学

扫一扫,分享此博客主页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池顺良 2022-5-6 12:54
由于日月引潮力对地球的作用,地球中发生一日两峰两谷的应变固体潮,应变幅度约1×10负7次方。在地球中产生的机械能流约0.1W/m2.(作为对比,地球向外太空发散的热能流约0.06W/m2.)不知你们做的器件若埋在岩石地层中能否将潮汐机械能流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为野外传感设备供电使用?

池顺良 邮箱:chisl@263.net
查看全部
统计信息

已有 8707671 人来访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